울림

給想給予良好回饋的你

  • 撰写语言: 韓国語
  • 基准国家: 所有国家country-flag
  • 其他

撰写: 2024-03-18

撰写: 2024-03-18 08:19

我希望能給予良好的回饋。希望透過回饋讓同事和團隊變得更傑出。

雖然希望能給予良好的回饋,但我卻做不到。
因為我害怕給予回饋後,會和同事之間的關係變差,感到不自在。
這些恐懼聚集在我的心中,進而產生了『反正以後還會繼續見到面,就裝作沒看到算了』這樣的藉口。

我心中對於回饋的恐懼,反而促使我去學習關於回饋的知識,
也讓我開始思考什麼是好的回饋,以及如何才能給予好的回饋。

今天我想整理一下我學習到的回饋相關內容,以及我的想法。

Radical Candor,徹底的坦誠

什麼樣的回饋才是好的回饋呢?矽谷主管們(실리콘밸리의 팀장들)介紹了四種類型的回饋。
並將『徹底的坦誠』類型視為良好的回饋。

<span class="image-inline ck-widget" contenteditable="false"><img src="https://velog.velcdn.com/images/woollim/post/2adcb45a-fbc6-4762-b1c9-6ec76bc5849e/image.jpg" width="400"></span>

故意的虛假(個人關心X,直接對抗X)

表示對對方毫無興趣,也不想給予回饋。
這種情況指的是完全不給予任何回饋,保持沉默。

如果完全沒有回饋,組織就無法成長。
讓我們關心同事,觀察他們的優點和缺點。並給予回饋。

破壞性的同理心(個人關心O,直接對抗X)

表示關心對方,但卻不想與對方發生衝突。
擔心對方會受傷,所以不直接給予回饋,而是隱藏起來。

如果持續這種回饋方式,對方可能會一直存在沒有改善的缺點,
而給予回饋的人也可能因為一直忍耐,最後情緒爆發。

如果關心對方,且有需要回饋的地方,就不要猶豫,直接說出來吧。
雖然當下可能會感到不自在,但最終這份回饋會讓彼此都成長。

令人不快的攻擊(個人關心X,直接對抗O)

表示對對方關心不足,但卻很坦率地給予回饋。
不考慮對方如何接受回饋,直接說出自己感到不足的地方。

因為沒有考慮到對方如何才能更好地接受回饋,
即使直接給予回饋,也可能無法促使對方有所改變。

畢竟回饋的意義在於改變對方,
所以這種回饋方式也令人感到遺憾。

在給予回饋之前,讓我們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讓對方更好地接受我的回饋吧。

徹底的坦誠(個人關心O,直接對抗O)

表示非常關心對方,並且坦率地給予回饋。
在說話之前,思考如何才能讓對方更好地接受回饋。

為了讓對方更好地接受回饋,需要展現兩種態度:
首先,需要讓對方感到心理上的安全感,例如『我不會傷害你,我想幫助你』。
其次,需要努力避免讓自己的回饋產生混淆。

這兩種態度缺一不可,才能稱之為良好的回饋。

從令人不快的攻擊到徹底的坦誠

我過去的回饋類型屬於『令人不快的攻擊』。我從未為對方著想過。
我曾經因為對方的不足而感到生氣,並以回饋為藉口發洩怒氣。

XX在團隊簡報時,講了許多與重點無關的話,導致時間延誤。
我對他浪費我和團隊的時間感到生氣,所以下次要回饋他,要他做好簡報準備再上台。

以上的想法並不好。我只是用『回饋』這個漂亮的包裝紙,包裹著我的怒火而已。
因為好的回饋應該要先考慮對方是否能接受,這才是重點。

XX在團隊簡報時,講了許多與重點無關的話,導致時間延誤。
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,我會開始不信任XX。
我需要說明XX的不足之處,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利情況,並和他一起尋求改進方法。

回饋應該要從關心對方開始。
我過去沒有考慮過對方,但透過以上的體悟,我能夠改進自己的回饋類型。

比回饋更重要的前饋(又稱優勢回饋)

我一直認為回饋就是指出對方的缺點。
但是,只糾正對方錯誤的回饋,只能防止失敗,無法創造傑出的成果。
例如:糾正某人的錯字,並不能讓文章變成優美的詩歌。

讓我們嘗試給予肯定對方優勢的回饋,而不是糾正錯誤。
透過肯定對方優勢的回饋,也就是前饋,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優勢。

透過前饋,讓對方專注於自己的優勢,而不是缺點。
並引導對方朝著發展優勢的方向前進。

我被前饋的概念和它所能帶來的力量所吸引。
能夠促進對方優勢發展的回饋,能夠透過回饋讓對方成長。
這就是我想要的回饋方式。

要做好前饋,必須關心對方。
讓我們關心對方,觀察他們擅長什麼。

當發現對方的傑出之處時,就立即給予回饋。
最棒的前饋,不是評判或評估對方的表現,而是如實地表達自己所觀察到的。

最重要的是經常給予回饋

關心對方、直接給予回饋、肯定對方的優勢,這些都很重要。
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經常給予回饋。

如果很少給予回饋,我和對方都會忘記回饋的內容。
因此,接收回饋的人會覺得回饋很抽象,而抽象的回饋無法帶來改變。
因為人類的腦袋無法專注於抽象的詞彙或內容。

不要因為覺得自己的回饋不足而猶豫不決。如果發現對方的傑出之處,就立即給予回饋。
如果我的意圖是善意的,並且能夠明確地傳達,那就大膽地去做吧。

安排回饋時間表

在整理這篇文章的過程中,我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。
我對自己明明知道這些道理,卻沒有付諸實踐的行為給予回饋。

你已經充分了解回饋的知識,利用這個優勢,開始給予同事回饋吧。
每個月花點時間給團隊成員回饋如何?
透過你的回饋,團隊可以擁有更高的能力。

我打算明天上班時,就開始和同事安排回饋時間。
並整理同事們的優勢,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,並使其成長。

希望這個決心能持續下去。

评论0